Bruce 的玩具間學習筆記 #1 創刊號
Hello world
我決定開始試試看經營電子報。
這個電子報的主題預計會是一些我的學習跟心得分享。你會得到經過我篩選的優質內容(判斷標準是… 我)的文章、影片,也許會加上幾句我的心得、觀點。我不是什麼業界大師,也許更好的想像方式是:把我當作那個喜歡轉貼文章的職場前輩。
具體來說,例如我最近看到了什麼不錯的文章、影片,尤其是關於生產力、創業、投資、軟體工程相關的,這些都是我本來就會關注的議題,也會劃重點做筆記。我一直有點想分享出來,因為有些真的給我很多啟發,但一想到「主動傳給朋友/同事的話,對方會怎麼想?」就覺得很擔心,怕對方會不會覺得「你傳這個要人努力工作的文章,是諷刺我工作不努力嗎?」(嗯,我就內耗仔)。如果做成電子報的話,那就是願者上勾了。
我也曾經想過在 Twitter, Facebook 上定期分享,但我實在很懶得經營社群帳號,我甚至希望我可以更少接觸社群平台,所以這條路也暫時不太想碰,也許最終仍然要做,但到時候再說吧。
因為這幾年加減有在發 YouTube 影片,所以自媒體經營也有涉略了一點,在這個領域,電子報是個也滿常見的選項,尤其掌握 email 名單這點是很重要的特性。想來想去,如果真要分享我的學習心得,不如做成電子報,所以就決定來投入一點心力了。不過我今年(2025)事情已經很滿了,我打算一開始先隨意加減寫,2026 看看能不能投入更多心思。
給未來應徵小幫手職缺的人:請告訴我你看到這行了,會加很多分。
除了分享我主力就在學的領域,這個電子報可能還會分享一些「奇怪的知識增加了」、「這個酷東西不能只有我知道」類型的內容、或我最近買了什麼好產品或服務等。當然,也會放上我的 Blog 新文章跟 YouTube 新影片通知。如果情況允許的話,也許會寫一些我思考人生的心得。全都是我的片面個人觀點,如果不喜歡我的選題標準跟品味,我一概不負責。
看到這種文,都想回:「你自己出來開公司就知道了。」
🧳 創業
起因是有個人在 threads 上發文 說他幫公司賺 108 萬、公司給他 23 萬薪水,想問問大家:你會繼續留在這樣的公司嗎?還是早就轉身離開了?
首先,我覺得 threads 的這個文可能是網軍公司練兵。
我挑選了幾個網友的回文:
通常要長遠經營,一個員工的產值要是薪水的 3 倍(甚至有些產業會抓 5 倍)
如果你不喜歡一個人,鼓勵他創業也是最棒的
老闆是下去賭博的人,輸錢要賠錢,贏錢旁邊一堆人喊分紅
要走的通常不會講一堆,講一堆的通常不會走
軟體工程的真正瓶頸,並非在於撰寫程式碼的速度,而在於其周邊的協作與驗證流程…
🧑💻 軟體工程
…這些流程包含程式碼審查、知識轉移、測試、除錯,以及團隊成員間的溝通與協調成本。開發工作的核心挑戰,長久以來都圍繞在如何有效管理這些複雜且耗時的人為活動,而非單純的程式碼輸入。
…
作者肯定語言模型在建立原型、鷹架程式碼及自動化等任務上的價值。然而,這些工具無法取代清晰的邏輯思維、嚴謹的審查過程與周詳的系統設計。…
我覺得寫得非常好,要了解 LLM 有多能幫助你,但也要了解限制跟適合的應用範圍,不要覺得 LLM 可以解決你一切問題。
寫註解幹嘛?為什麼我認為應該少寫註解
🧑💻 軟體工程
要 Code Review 幹嘛?5招做得更好
🧑💻 軟體工程
戰爭防災,居家避難 BOB 包準備指南
🐱 奇怪的知識增加了
世界局勢緊張,台海戰爭風險提升了不少,為了準備適當的居家避難物資以及 BOB 包,我做了一些研究,這篇分享出「為什麼要這樣準備」的考量點以及我實際準備的物資清單。
我喜歡 Ado 的理由
🐱 奇怪的知識增加了
人家 22 歲的時候舉辦第二次世界巡迴演唱會,日本藝人至今史上最大規模,第一位在東京国立競技場舉辦演唱會的女藝人。我 22 歲的時候在幹嘛?
是我剛參加完現場演唱會、迷的神魂顛倒的時候寫的文。
其他
Apple Watch 「睡眠呼吸中止症通知」已在台灣開放。有 Apple Watch 的人記得去啟用。